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一路向上,安徽勇争先——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四周年之际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0-04-27 19:41     浏览:437次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论述了安徽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深刻指明了安徽发展的“一大目标、五大任务”。

“一大目标”就是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

“五大任务”就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扎实学习和贯彻党章。

人类文明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迎接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

2020开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面对疫情的大考,中国展现了独特而显著的制度优势。安徽紧邻湖北,疫情一度紧急,但战“疫”可圈可点:

在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中率先实现住院患者“清零”,临床治愈率高达99.4%、居全国前列。“清零”后至今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仅1例。

2月25日以来,安徽已举行四次贯彻“六稳”“云签约”及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医疗大健康、工业互联网、装备制造等高端前沿产业,总投资逾4500亿元。

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生产、消费活动逐步复苏,安徽经济社会机体的“元气”正快速恢复。

没有什么比一场危机更能检验治理能力。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条战线上,安徽均交出了堪称优秀的答卷。

关键时刻应对果决、处置得当,得益于平日狠修“内功”,有着硬核力量“托底”。

这是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拼搏奋斗所取得的可贵成果。

确实,安徽综合实力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

一个最直接的标志,是2019年安徽生产总值全国排名上升2位至第11位。

人均生产总值由此前的20位开外上升到第13位,多年的“后进生”进入了中上游。

决定发展质量和后劲的区域创新能力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十三五”步入收官阶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迎来最后冲刺。回望来路,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遵循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安徽奋力奔跑,在区域发展版图上异军突起,在原来层次的梯队中稳步向上,走过了一段激荡人心的攀升之路,书写了一段破茧成蝶的华彩篇章。

雄心

习近平: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

体育场上有句名言: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一个人、一支队伍如此,一个地区也是如此。

安徽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并将其付诸行动的地方。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安徽发展的“一大目标、五大任务”,核心要求就是希望安徽发展得更好更快,从现有层次的梯队中往上走,更好地造福全省人民。

这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上下的斗志。半年后,中共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党代会在擘画安徽未来发展时,确立了“全国方阵走在前列”的目标。

字里行间,争先进位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

四年来,在这一雄心壮志的驱动下,安徽干了许多大事。

2018年和2019年,安徽连办两届世界制造业大会。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模式之新、影响之广,在安徽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云集会场的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德、法、奥地利、日本等国政要、前政要是“排面”,纷至沓来的项目和大单是“里子”。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集中签约436个项目,总投资额4471亿元;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集中签约638个项目,总投资额7351亿元。

借助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一平台,在中国版图上居于地理和经济双重腹地的安徽,汇聚全球工业界目光,为打造“制造强省”平添劲风。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则承载着安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合的抱负。

量子信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领域。为占领制高点,安徽将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作为全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建设全球最大的量子实验室。

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步启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离子医学中心正在建设;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等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尖”取得突破;去年7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放大安徽的科技优势。

对于一个以“全国方阵走在前列”为目标的地区,产业与科技必须拿下,但这并非全部。

今天,在评价一个地区发展质量时,生态环境的权重越来越高。安徽山川秀美,生态禀赋良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有着天然优势。

“长江三矶”之一的采石矶,峭壁千寻、竦峙江流。从这里往北4公里的长江东岸,有处名为“薛家洼”的天然港湾,一度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马鞍山市狠下决心整治岸线,清理违建,复绿增绿。薛家洼水面变得清朗,滩涂绿意葱茏,成为人气极旺的网红打卡地。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在马鞍山举办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专门到薛家洼考察。

去年,安徽全省空气PM2.5平均浓度近年来首次降至46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5%、为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揭牌运行。

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真招实措,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布局,无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曾经的后发地区追求高质量发展、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的决心和抱负。

格局

习近平: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上海张江,是顶尖创新人才和高科技企业云集之地。

2019年10月22日,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率省党政代表团考察了张江科学城。大家对一项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赞叹不已,一致认为要深化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

张江是安徽党政代表团在沪苏浙考察的一站。“这次学习考察是一次醒脑补短之行,我们要在对标沪苏浙中真正受警醒、受触动。”在赴沪苏浙考察对接活动总结交流会上,省委书记李锦斌总结了5条值得安徽认真学习借鉴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要认真学习沪苏浙超前谋划思路举措的战略眼光,把安徽放到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去谋划,放到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去定位,放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盘棋”中去推进。

大格局成就大梦想。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找准定位、积极作为,是安徽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国发展大局,要求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总书记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使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这是总书记对安徽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作为重要方面军,安徽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作出怎样的贡献?

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9城(区)共同打造的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协同创新的重要支点。安徽牵头成立G60科创走廊新能源等3个产业联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协作提供了平台。

从安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出发,重点围绕智能家电、智能语音、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平板显示、新型建材等优势领域,共建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有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携手沪苏浙,不仅可以承接来自先发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更重要的是,以长三角为桥头堡,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市场体系,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由此,安徽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得以提升。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安徽在高铁时代交通枢纽地位的强化,同样是着眼大局、主动作为、乘势而上的结果。

2019年12月1日7时17分,G7787次列车从阜阳高铁西站快速、平稳驶出,3个多小时后抵达上海虹桥。随着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郑阜高铁开通运营,安徽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启动实施,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合宁、合安、合芜高速公路改扩建实现八车道通行,合新、池黄、宣绩高铁及巢马、淮宿蚌城际铁路先行工程等开工建设。服务国家路网和空港布局,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将使安徽更好地发挥市场腹地和要素集聚优势,跑出发展“加速度”。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中国版图上连南接北、“左右逢源”的安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京津冀、粤港澳等国家战略,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意志、实施国家战略,为安徽自身发展赢得了更高平台、更广阔空间。

变革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

友情链接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专用举报渠道 网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养老网络诈骗信息举报专区

Copyright © 2022  大观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98 号

备案号: 皖ICP备15009257号-2 技术支持 众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