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适度规模+保险托底 打好“组合拳” 走稳致富路
来源: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1-11-30 11:44 浏览:1258次
成群的鸡鸭在水稻已收的田间觅食、羊儿被圈养在围栏内嬉戏、水塘边不时有垂钓者在钓鱼……11月16日上午,大观区海口镇镇江村南埂组大户严俊文的种养基地内十分热闹。凭借着多样化发展,近些年严俊文不仅成为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还带动了周边6名农户稳定就业。
52岁的严俊文从事种养结合已有5年了。截至目前,他已承包了280亩水田、80亩鱼塘,养了10000只鸡、2000只鸭、500头猪、50只羊,成立了家庭农场。种养结合+适度规模+保险托底,让他的家庭农场近些年风生水起,年均收入超过70万元。“农业主要‘靠天收’,要适度规模、多种经营、分散风险,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他说。
严俊文嘴里的“东方不亮西方亮”,是指他某一单项(如养猪)出现损失的时候,其他项目(如养羊)能够获益,以实现有效止损,合理规避风险。
今年4月,严俊文的500头生猪纷纷发病,不到两个月就死了375头。这要搁在一般农户家,早就血本无归、欲哭无泪了。但是严俊文顶住了压力。“一是其他项目如鸡鸭羊稻鱼等,收入可观。二是提前购买了农业保险,每头死亡的生猪,保险公司都有一定的赔付。所以总体上实现了有效止损。”他说。
5年前刚开始干农业时,严俊文的落脚点仅仅在水稻。后来他发现,仅靠水稻、收入太单一。于是他又承包起了鱼塘,并利用闲置土地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在此过程中,畜禽粪便成了水田的肥料,农作物又成了畜禽的饲料。种养结合,不仅节约了他的化肥成本,还实现了水稻绿色生产,让他的综合收益大幅提升、规模不断扩大。
虽然种养结合有了一定规模,但风险依然存在,如水稻受灾、畜禽死亡等,这让严俊文很犯愁。一筹莫展之际,该区财政部门向他推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该区财政部门的协助下,严俊文给基地内所有的农作物和畜禽全部购买了保险。“财政配套,自己掏小部分。保险在手,心中无忧。”他说,自从有了保险托底,他的顾虑少多了。
随着严俊文的事业越来越红火,周边农户也尝到了甜头。44岁的裴全良是海口镇镇江村庆丰组村民,他在严俊文的基地已经上班4年了,属于固定工,每个月除去吃喝,到手工资3500元。“关键是可以就近照顾家人。”裴全良说。除了固定工,严俊文的生产基地每年还要雇佣散工约500人次,人均工资150元一天。
(全媒体记者沈永亮通讯员杨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