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

安徽安庆大观区:乐享“文化福利” 让幸福再“加码”

来源:安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15 09:54     浏览:5395次

  为25支文艺队伍免费提供活动场地、云上文化活动日线上直播带动观众43.59万人次、“唱黄梅·游园区·赏文创”大观区首届黄梅戏戏迷欢乐季专场活动吸引千余名文艺爱好者和群众参与……2024年1至6月,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文化馆接待公众超2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群文活动18场次。这不仅是大观区文化文艺活动的“成绩单”,也是一张张亮丽的名片。2024年以来,大观区扎实推进文化文艺事业发展,开拓创新,主动作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

  应开尽开 市民体验更丰富

  “大观区文化馆始终突出公益性服务主题特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常态化推进的同时2024年还从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免费开放工作。上半年共举办免费艺术基础培训班4期;开设有广场舞、黄梅戏、京剧、声乐等课程,为辖区群众提供免费的普及性艺术培训。”大观区文化馆馆长傅佩蓉介绍,考虑到群众的需求与实际,大观区文化馆与25支文艺队伍签订了活动协议,为他们免费提供活动场地,“此举也是为了确保免费开放活动有序,做到每天有课程。”

  作为大观区文化馆的常客,袁媛告诉记者,她是这个馆的老朋友。“我本身非常热爱唱黄梅戏,却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基础很差。3年前退休后,我打算好好学唱黄梅戏,在这种情况下,我来到大观区文化馆,将自己的想法向馆内的工作人员说了,并且很快得到了回应。”

  在大观区文化馆工作人员联系下,袁媛顺利被吸纳进大观区文化馆的馆办队伍聚星黄梅戏艺术团。“队伍总共有30个成员,像袁媛这样没有什么基础被吸纳进来的辖区群众占到了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聚星黄梅戏艺术团队长罗效萍回忆,袁媛刚来时基础较差,“唱腔还可以,但是身段表演等肢体语言几乎没有。”罗效萍说,队员们开始有针对性地对袁媛进行辅导培训,“一开始是单独辅导,有一定基础以后就带她参加各类表演活动。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后,她的唱腔和身段都有了很大提升。”罗效萍介绍,2024年前6个月,聚星黄梅戏艺术团在重要节点都参与了区里的文化表演活动。

  做强特色品牌 提升服务品质

  傅佩蓉介绍,近年来大观区文化馆依托品牌活动提升服务品质成效显著。“2023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系列活动‘八方贺黄梅 好戏聚安庆 宜城处处唱黄梅’‘街头巷尾唱黄梅’系列活动,专场演出共计15场,700余名演员参与,惠及群众数万人次。黄梅之音与戏曲之城交相辉映,戏曲荡气回肠。2023年安庆市大观区‘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深入大观区15所中小学共举办15场演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获得一致好评。”

  2024年上半年,大观区文化馆持续做强特色品牌,充分利用节庆、民俗、年俗等时机,成功举办各类品牌文化活动,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4年大观区百姓大舞台迎新春大联欢、“我们的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大观区“黄梅醉大观”新春戏曲专场、“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菱湖风景区文艺演出等各类大型文体旅活动18场次,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

  线下精彩人潮涌动,线上直播同步进行。近日,大观区文化馆在安徽省文化馆长工作会议上被授予“2023年度安徽省群文系统数字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大观区文化馆紧扣工作要点和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文化馆线上线下宣传联动发力,切实提高文化惠民工作知晓率、参与率。依托公众号、短视频、安徽文化云、安徽公共文化云、国家公共文化云等线上平台发送群文信息,宣传推介地域文化、品牌文化、文艺志愿、非遗保护等工作,发布线上展览、线上报名、活动预告等信息,让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实时掌握文化工作动态。”傅佩蓉介绍。

  文艺精品创作 有新更有心

  2023年,大观区文化馆新创的广场舞《徽韵黄梅》用舞蹈讲述黄梅戏,展现出一幅清新脱俗、欢快灵动的黄梅戏画卷,进一步推动了黄梅戏在全国的影响力。该广场舞还代表安徽省参加2023年全国广场舞大会郑州片区展演活动演出,并获得优秀广场舞团队。

  谈及创作历程,傅佩蓉直言一波三折。“我们在编排之初,便决定将黄梅戏的元素融入进去,主要是为了呼应‘宜城处处黄梅声’。另外,黄梅戏也是我们最拿手的戏种,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作站上全国的舞台更有竞争力。”傅佩蓉介绍,为了在广场舞中展现出黄梅戏元素,文化馆上下从舞蹈动作、服装装扮、音乐编排等方面都反复打磨,前后用时近两个月。

  “《徽韵黄梅》在参加全国广场舞大会郑州片区展演活动前一个礼拜,队伍面临临时换人的困境。我们咬紧牙关,全馆人员加班加点,哪里需要便顶上去,最终在展演活动上给观众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并获得优秀广场舞团队。”傅佩蓉说,这是馆内文艺精品原创的常态,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最终都一一克服。

  傅佩蓉介绍,多年来,大观区文化馆始终保持每年有一到两部原创文艺精品问世。“2024年,我们新创作的少儿黄梅戏舞蹈《花灯娃娃》,通过安庆地方戏让小朋友化身为可爱的花灯娃娃,用活泼灵动的舞蹈展现了光明和希望!《花灯娃娃》荣获2024年安庆市‘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一等奖,并代表安庆市参加‘童心永向党 幸福共成长’2024年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汇报展演,深受观众喜爱;同时,我们结合浓厚的戏曲文化底蕴,迎合群众对黄梅戏的喜爱,取材于群众生活,新创了黄梅小戏《那山那松那人》,预计将在黄梅戏艺术节期间演出。”

  此外,大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舌尖上的味道到指尖上的技艺,从文物修复到传统中医,每一项沉淀了千百年岁月,凝聚着先辈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每年大观区文化馆通过各项活动以及展览展示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2023年以‘安徽始源—大观历史文化之旅’为主题的图片展集中展示大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2023年‘大地欢歌 美好安徽’乡村文化活动年安庆市启动仪式展示。让非遗文化由静态模式转变为活态传承,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傅佩蓉说道。

友情链接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专用举报渠道 网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养老网络诈骗信息举报专区

Copyright © 2022  大观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98 号

备案号: 皖ICP备15009257号-2 技术支持 众和网络